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新闻

央媒聚焦,公司这些项目在央视精彩亮相

发布日期:2025-10-17 信息来源:央视网   字号:[ ]

近日,公司参建的多个项目亮相央视新闻。这是公司在电网业务领域高质量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体现了我们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贡献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未来,公司将继续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坚实力量。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CCTV-13新闻频道以《海采:说说“十四五”这五年》和特别节目《团结奋斗向复兴》连续关注报道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

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位于福建省福清市,建设主要包括陆上检测中心和试验风电场两部分,陆上检测中心坐落于福清市的江阴产业园,包含叶片试验平台和传动链测试平台。其中,公司主要参建传动链试验车间、叶片试验车间及全厂建构筑物土建工程及厂区其他配套的相关工程。当前,项目已经进入设备检测阶段,预计今年内全面投用。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试验基地,该基地建成后可开展目前世界最大容量风电机组和最长尺寸风机叶片的检测试验,以及多领域国际前沿技术研究。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的建设,填补了我国大容量风电机组地面试验检测能力的空白,对我国引领风电行业标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专题报道《甘肃:沃野千里逐梦行 大河奔涌陇原兴》。报道指出在河西走廊,天中、祁韶、吉泉三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以及风电光伏的上网线路集中分布,源源不断地将甘肃乃至新疆的电力送往全国各地。

目前,甘肃境内已有8条特高压输电线路,线路总长达6577.7千米,将甘肃电力外送至全国26个省份,其中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参建的“陇电入鲁”特高压工程——东平±800千伏换流站工程,已建成投运并实现了甘肃的电力3毫秒送往山东。2027年,待“陇电入浙”工程建成投运后,促进甘肃外送能力将达5430万千瓦。其中公司参建“陇电入浙”的越州±800千伏换流站工程,主要建设全站建筑物基础及主体结构土建施工、装饰装修、全站道路、建筑电气、全站照明、给排水系统及消防系统等。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奋进的中国·我们的“十四五”》栏目专题报道了“十四五”规划建设投运的重点项目——闽粤电力联网工程,深度解读了该工程的战略意义。其中,公司主要参建闽粤换流站的土建任务。

2021年,连接两省的闽粤电力联网背靠背直流换流站开始新建,经过500多天持续奋战,2022年7月,闽粤电力联网工程全线贯通。这条投入了2000多人参与建设、全长303公里、输送容量200万千瓦的线路,为两大电网建起一条“电力高速公路”,成为两网之间首条具备双向互送能力的“电力大动脉”。每年5月,正值丰水期的福建可以将充足的水电输送给已经入夏、用电需求攀升的广东;7~9月,福建迎峰度夏时,电又可以从广东送来解燃眉之急。夏季,沿海经常遭受台风袭击。通过这条大通道,两大电网可以实现“应急互备”。一旦其中一方电网受损,另一方可以立刻提供“反向输血”。目前,闽粤电力联网工程已经连续安全运行超1000天,累计输送电量超180亿千瓦时,相当于480多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从原来的“隔山相望”到如今的“互联互通”,从“两张网”变为全国“一张网”,从此再无阻隔!

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大型纪录片《新疆大地》第四集《大地的脉动》,聚焦“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起点——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它是“疆电入渝”的电力“长跑”起点,是我国“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首批外送工程之一,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

在这里,周边电厂发的交流电像城市公交,灵活但损耗大,换流站的任务,是把交流电转换成特高压直流电,直流电像高铁,损耗小、跑得快,适合“点对点”千里奔袭,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将正式投产使用。公司主要承建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的主要生产建筑、建筑设备、配电装置(设备构支架及基础)、站区性建筑、消防系统、特殊构筑物、地基处理等土建施工。作为“疆电外送”的第三条直流大动脉,这条起于巴里坤、止于重庆渝北,途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地,直流输电线路全长2290千米,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量360亿千瓦时以上,其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超过50%。届时,新疆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电力外送基地,为全国能源保供作出新的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