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履约在电建】在戈壁沙海“点亮”光 |
|
|
|
放眼茫茫戈壁,当丝绸古道上的一扇扇风机叶片开始转动,它们不仅转化着自然之力,更凝聚着上海电建人与荒原共生的智慧与勇气。一群电建人在新疆木垒昌吉绿能400兆瓦风电项目的施工现场,用行动证明,在使命与初心的照耀下,没有不可逾越的艰险,更没有不可完成的传奇。 义无反顾竖起31台风机 2024年7月7日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刺破准噶尔盆地的地平线,在新疆木垒昌吉绿能400兆瓦风电项目风机吊装现场,一台主臂高达百米的大型吊车伸展其钢铁臂膀,稳稳地将风机轮毂叶片吊装到预定位置,与机舱精准对接组合就位。首台风机吊装成功,现场机械轰鸣声、鞭炮声、职工的欢呼声在木垒戈壁滩上激荡出铿锵回响。这回响声,是上海电建青海公司一支风电建设铁军,在经历了138个日夜与风沙搏击、与时间赛跑后,于此刻谱写成的一首赞歌。 项目伊始,这片距离木垒县城120公里的戈壁滩上,水电匮乏、信号缺失,仅有肆虐的沙暴与砾石遍地。31台风机吊装所需的279车次物资,需穿越45公里的“搓板路”——一条被司机称为魔鬼小道的运输线,平均每3辆卡车就有1辆因颠簸而爆胎。7月正值酷暑,地表温度突破60摄氏度,满载机械用油的罐车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颠簸7小时后,油管竟被震出裂纹,价值百万的设备用油汩汩渗入黄沙。项目技术负责人仁青太带领团队在滚烫沙地上搭建起临时修补台,用环氧树脂胶层层缠绕漏点,成功将2车“带伤”的油料护送至工地。 随着施工逐渐步入正轨,一场无声的危机悄然蔓延。从地下60米处抽取的井水,呈现出诡异的灰白色,烧开后在铝壶内壁结出厚厚的碱垢。连续半月饮用后,在项目部健康记录本上,胃痛、腹泻的记录已累积到47条。8月12日深夜,安全员窦新五在巡查时发现,2号吊装班组全员蜷缩在板房里呻吟。他抓起手电冲出营地,皮卡车在沙石路上疯狂颠簸,却在距离省道21公里处彻底抛锚。这位来自大通山区的汉子,顶着8级沙暴徒步前行。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他带着药品踉跄归来,工作服内层已积满半指厚的沙尘。 此时,项目经理刘崔林正捂着绞痛的上腹指挥着1号吊装班组。医生多次警告的胃溃疡已恶化成穿孔前兆,他却将止痛针剂锁进抽屉:“现在倒下,31台风机就得在戈壁上喝西北风。”在他的工位旁,常年摆着半碗冷掉的碱水面——这是唯一能勉强下咽的食物。当监理方发现他藏在安全帽里的诊断书时,这位硬汉只是摆摆手:“等到最后一台风机吊装完成,我再走进手术室。” “在戈壁吊装风机,就是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抗争。”主吊司机王保柱紧盯着风速仪,显示屏上的数字在12米/秒临界值上下跳动。95米长的叶片在115米高空悬停,犹如巨鲸搁浅在气流漩涡中。技术团队独创“蜂群调度法”:3台主吊组成机动编队,哪个作业面出现风速空窗期,相邻机组立即补位。10月17日,19号风机吊装时遭遇瞬时狂风,128吨的轮毂在距塔筒5厘米处剧烈晃动,现场20余人死死拽住8根导向缆,像牵住脱缰的钢甲巨兽,历时47分钟终于完成这场“空中芭蕾的致命一吻”。 2024年10月28日黄昏,当第风场最后一台风机叶片精准嵌入轮毂卡槽,戈壁滩上爆发出嘶哑的欢呼。那些被碱水灼伤的胃袋、被冻裂的手掌、被风沙磨糙的脸庞,此刻都融进天山北麓的晚霞。青海电建人用提前12天完成项目的战绩,在丝绸古道的风道上,竖起31座捕风驭电的丰碑——它们不仅是清洁能源的转化器,更是现代铁军穿越千年风沙的精神图腾。 在沐沙御雪中攻坚克难 2025年01月14日深夜,120吨的主变压器抵达了现场,吊装班长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决战。探照灯将作业区照得如同白昼,他盯着液压油表确认声:“液压管正常,满足安装条件,液压千斤顶同步误差小于3毫米。”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12名工人如同精密仪器的齿轮般协同运转,指挥员的旗语在夜空中划出清晰轨迹,液压顶在月光下折射出凛冽的银光。 主变就位阶段最为惊心动魄。由于设备底座与基础预埋件存在2毫米的偏差,焊工系着双保险绳悬吊在8米高空,手持角磨机,火花如流星般坠落,在刺骨的寒风中调整着钢构件的精度。“每道焊缝都要进行磁粉检测,这是在给主变‘量体裁衣’”。当他完成最后一道修正时,防寒面罩已结满冰霜。工人们时常在星辰与曙光交替之时仍在坚守岗位,只为精准卡住每一个进度节点,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在木垒地区最寒冷的时候,在升压站施工现场,设备安装与调试班组正在披星戴月抢工期。在这个紧密协作的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如同精密齿轮中的一环,默默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虽无声却光芒不减。 11月23日深夜,呼啸的北风裹挟着砂石席卷工地,办公室玻璃窗在狂风中震颤作响。正伏案加班的经理猛然抬头,赫然发现保温棚顶正被狂风撕扯着掀向半空。“所有人立刻做好防护!”他抓起对讲机冲出房门,项目部几人顶着狂风艰难前行,手电光束在飞沙走石中划出凌乱轨迹。他们扑向如巨帆般鼓动的棚顶,十指深深扣进钢板接缝,工装裤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尽管单薄的人力难以抗衡自然之力,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最终在凌晨两点将“钢铁巨兽”重新锚定在大地之上。 戈壁滩的多变的气候像是冷酷的刽子手,挥舞着冰刃般的北风,将施工计划一次次打乱:7月21日,黄沙如狂兽般扑向工地,8个小时的施工时间被吞噬;10月19日至20日,细密的中雪如同撒落的盐粒,连续两天停工;11月8日,鹅毛大雪织成厚重的棉被,把6个小时的工期捂得窒息;11月15日,暴雪化身白色巨魔,撕碎了14小时的施工计划;12月3日,雪水融化,化作无数条毒蛇,将运输道路绞杀得寸步难行;12月8日,大雪裹挟着浓雾降临,像一床浸湿的棉被重重压住工地,再次夺走了12小时……项目经理的笔记本上,每个日期都记恶劣天气夺走宝贵施工时间的记录。 尽管壁滩上的风,呼啸着千年不变的苍凉,却在这群现代铁军的坚韧与智慧面前败下阵来。上海电建青海公司这支铁军与风沙搏斗、与时间赛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铁肩担使命,星光映初心”的电建人的情怀。 |
|
|
【打印】 【关闭】 |